贵州镇远古镇有一殿、二庵、二院、四桥、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八阁、九馆、九庙以及众多极具观赏、科考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160多处。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镇远古镇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当时地方京剧、花灯戏、河灯、社火的繁荣,商业与军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御军事体系浑然天成,体现了“威镇远方军事的强驽之首”而“云南丽江之末”的军事演变过程。充分发挥了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作用。
而今镇远人民仍保持着质朴、淳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每年举行各种民间传统活动,如“三月三”、“九月九”等。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阳龙舟文化节,以舞阳河为赛场,极具盛况,久负盛名,充分展示出“歌舞地”的古朴绚丽风采。民间传统活动的兴盛,反映了镇远经济文化的繁荣。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产物,“天字第1号”钢锭现仍存放在镇远,造轮船下洞庭入长江,是近代工业传统古驿道,也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镇远古城历经千载沧桑,城址未变,古韵悠然。
景点介绍
青龙洞:青龙洞古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古建筑群经历代修建始成现代规模,贴崖古建筑园林奇观,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会馆为一体的佛、道、儒、俗古建筑群,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与苗侗吊脚楼干栏式巧妙结合的古建筑群,号称“南方悬空寺”,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
祝圣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祝圣桥上第3孔第4孔之间,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名称“魁星阁”,又称“状元楼”。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天后宫:位于府城西门,今新中街。北靠石屏山,南临舞阳河,近百级台阶延伸到河岸码头,是古码头石阶最多最陡的一处。由码头、山门、正殿、厢房前廊、耳房、及膳房等组成,现存建筑正殿及抱厦分别为清同治十二年与光绪三年由福建籍人捐资重建。正殿内供奉海神“妈祖”。背饰镂空灰塑二龙戏珠,具有典型闽南风格,抱厦屋面舒展,线条流畅,木雕精美,远离大海的镇远建有供奉海神“妈祖”的天后宫。天后宫在沿海一代称“妈祖庙”,在内陆设天后宫是不多见的。据考证,舞溪以上只有三处,即湖南芷江、贵州镇远和黄平旧州。但镇远天后宫最险、最高,内中建筑工艺最美。天后宫的存在,是历史上舞阳河水运发达的见证,说明了历史上镇远水运发达、舟船云集的盛况。
1、购票前需联系我公司客服人员进行预订,预订成功后根据我公司客服人员的详细说明入园;
2、因我公司统一出具团队票,如需退票,请提前一天下午14点前进行退票,如超过时间不予退票;
3、门票优惠说明,不包含景区所产生交通车(1.2米以上所有人都需要产生景区交通)
全票:18岁以上60岁以下人员
半票:14岁-18岁
免票:60岁以上,14岁以下
备注:如有优惠证件请景区现场办理(携带身份证及有效优惠证件:如军官证、残疾军人、现役军人(优惠对象仅限中国军人)、残疾证、记者证(仅限国家新闻总署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签发))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舞阳镇顺城街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官方电话:0855-5726277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