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古城,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就因为“铜仁边圉,实镇筸诸夷出入之咽喉,思、石、辰、沅府、卫要隘之门户”,明朝廷将镇守贵州兼提督平(越)、清(浪)等处地方总兵官移驻铜仁,加提督麻阳等处职衔,节制镇筸参将。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总兵曾 一度春夏驻省城,冬秋驻铜仁。直到明天启二年(1662)水西土司安邦彦反明后,总兵官才长驻省城,改设参将守铜仁。铜仁在军事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铜仁市中南门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约占3.7万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占2.6万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古建筑以南北走向的中山路为纵轴线,分列于路的两侧,再以东西向的无数条巷道连成一体,望楼、宗祠、民居、店铺、巷道、城墙、码头渐次排开,建筑数量多,种类齐全。据调查,古城区内的民居大多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多数是明清时期留下的,各族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商业建筑格式在这里巧妙结合,黔东文化、中原文化、徽商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直观地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2013年5月19日系第一个“中国旅游日”。为隆重庆祝这一节日,充分发挥旅游在传承中华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良好氛围,铜仁市人民政府、铜仁地区旅游局于5月19日—25日,在铜仁古城区举办“桃源铜仁·明清古城”第一个“中国旅游日”铜仁古城文化旅游节。
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古城。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